濟南重汽車輛在相對路況較好的高速或者平原地區國道行駛時,我們該如何掌控車輛才能相對達到節油目的呢?
這里就涉及到車輛配置問題了,不同的車輛配置以及不同的發動機都有自己的經濟轉速區與經濟車速,比方說13升500馬力的濰柴,最省油轉速是1000―1150r / min ,扭矩輸出是1600Nm,如果配合12檔直接檔變速箱+3.083橋速比,在標載前提下,行駛在平原高速上,我們完全可以把車輛轉速控制在1150―1200r / min之間,1000r / min針對發動機來說是最經濟轉速范圍內。
但是在實際運行時缺乏動力儲備,屬于拖檔臨界點,1150r / min也 是燃油消耗最低轉速,1200r / min 是保持一定的動力儲備,這樣一個動力鏈的配置保持這樣一個轉速區間,車速是76―80碼之間,在這個轉速區間,我們可以把油門踏板開度控制在20―30%,如果有瞬時油耗顯示的車輛,也可以關注一下瞬時油耗,盡量把瞬時油耗控制在30以內,76―80的車速也是相對應的最經濟車速。
(有車主會說高速上誰會跑這么慢的速度?這個配置只是打個比方,如果需要車速快點,可以選擇更小點的橋速比,比方12超+3.7,或者12直+2.867等等)但是如果是丘陵地區,我們就需要保持更高點的動力儲備,以便隨時應對起伏路況,避免拖檔與不必要的減檔而浪費燃油,建議把發動機轉速控制在1200―1300r / min 之間穩定行駛。
國道、省道等下道
目前運輸行業的不景氣促使大多數車主不得不考慮節省高速費,選擇走下道,由于下道路況復雜,參與交通者也雜亂,從而限制了車速,往往使用10檔11檔頻率較高,我們在開車時,要求更高。
城鎮路段
濟南重汽:一般城鎮路段參與交通者眾多,道路擁擠混亂,各種突發情況較多,所以我們開車時必須選擇好相對應的檔位保持相對應的車速,盡可能地穩定發動機轉速在最節油區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避免頻繁加速與剎車。
過紅綠燈
以前的文章中有專門提到卡車如何過紅綠燈更節油,今天這里再次補充一下,前面說過卡車在起步加速過程中最費油,那么如果我們在過城鎮路段時,難免會頻繁遇到紅綠燈,如果每個紅綠燈都要停下來等紅燈,然后再從新起步加速,無疑對油耗是災難性的結果。
比方說過某個紅綠燈時的車速是30km/ h,那么從起步0―30km / h的加速過程就可以節儉掉,可以節約可觀的燃油消耗。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就需要采取預見性駕駛的方法,盡可能的避免停車等待紅燈,比方說,前方300m左右發現是剛亮紅燈,一般紅燈時間是30s(也有特殊情況),而且等待的車輛有兩輛小車,我們的車速為40km / h時速,那么
÷
×1000米=11米
÷
由此可見如果保持40km / h的速度要提前到達,再加上紅綠燈前本身還有車輛在等待,他們等綠燈亮時還要2秒反應時間加3秒起步加速時間,總之我方車輛應該有多余8s左右時間,所以在發現紅燈亮起時,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油門踏板,讓車輛處于帶檔滑行狀態幾秒鐘,稍稍降低點車速,這樣待車輛到達紅綠燈前時剛好綠燈亮,前方車輛也完成起步加速過程,我方車輛則不用停車再起步來完成過紅綠燈過程。
如果300m發現綠燈剛亮起,通過以上計算,我方車輛在綠燈即將結束時才到達,所以我方車輛可以采用300m外加速的方式縮短到達時間。
當然,我們在實際駕駛的時候不可能還這樣詳細的去計算(安全性也不允許),我采用這種計算不過是便于說明,讓大家有更直觀的一個大致概念,在實際駕駛中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實際車速與距離提前預判,盡量避免停車等待,然后又起步加速。
最近三天一直再給大家講述節油的方法,也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的閱讀,最后我們總結一下:
說了這么多,其實節油駕駛是需要我們關注行車中每一個環節,是依靠各方面的點點滴滴來控制多余的燃油消耗,并不是某一個方面做好就可以有很可觀的節約多少的問題。
比如說根據路況與發動機轉速的變化,及時切換最適合的檔位,不能懶到總是依靠油門踏板讓發動機被動的來控制車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手腳是要根據車輛的需求來做服務工作的,往往有駕駛員明明知道1000r / min 的發動機轉速要加速很困難,就是不愿意減個檔,而是一定要把油門踏板踩地更深來換取緩慢的提速。
明明前方有狀況該使用排氣制動加帶檔滑行的方式來提前減速卻偏偏還加著油門,快到眼前了再緊急剎車,然后又大油門急加速,所以說在改變節油駕駛的觀念后,還需要改變駕駛陋習,學習了解車輛的性能特征,掌握科學合理的駕駛方法,最終達到理想的油耗成績。
濟南重汽:文章里所例舉各種具體數據是根據車輛配置來說明,數據并不適用所有車輛,車輛配置不同、發動機不同、數據都會存在不同差異,比方說12升的ISG發動機、13升濰柴以及13升曼技術發動機都是低轉速大扭矩類型發動機,最經濟轉速區都基本在1000―1200r / min,11升的錫柴配12超+3.7速比的領航最經濟轉速區在1200―1300r / min之間。
車主們可以根據自己車輛配置加以了解后再逐步摸索,完善適合自己的駕駛方法,總而言之原理相通。